必一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军用飞机的发展路线并不清晰,像轰炸机、战斗机必一运动、攻击机、侦察机这样的分类还很模糊,不过凡事总有人敢于探索,航空界的大神西科斯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一战前研制了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原本是一种商业运输飞机,后来发展成世界上首款四引擎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本身就算是西科斯基的实验之作,第一架原型机在1913年首飞,这架大翼展的双翼飞机可谓是当时的空中豪华轿车,除了机组的操作位之外有一个豪华的乘客舱,舱内设置休息室、卧室和卫生间,一部风力驱动的小型发电机提供电力照明,从发动机舱引入的热空气提供暖气。
对于西科斯基来说这架飞机最大的成功是证明了多引擎大型飞机的研制方向是正确的,第二架原型机在1914年年初搭载16名乘客完成了1200千米的远程飞行,因为飞行路线是从圣彼得堡到基辅,因此该机获得“基辅”荣誉名称,仅凭这一成就就足以让西科斯基跻身世界一流设计师。
遗憾的是没多久一战爆发,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没能迎来它的商业之路,而是被迫走向了军事领域,只是这次转折反倒点亮了重型轰炸机的科技路线。
改成轰炸机版本的飞机比原来的机型稍微小一点,飞机采用双翼结构,上机翼翼展29.8米,下机翼翼展21米,机翼之间使用了大量的缆绳等连接固定,机翼、机身等使用织物蒙皮,固定式的起落架有轮式和滑雪板式,机尾有大尺寸的水平尾翼。
作为一架轰炸机,伊利亚.穆罗梅茨内部挂架最多可以挂载800千克炸弹,实际战斗中根据作战所需的航程不同调整挂载重量,以便分配重量给燃油、自卫武器等,因此通常达不到这样的满载状态,不过在一战前期的轰炸机行列里仍然是妥妥的“大力士”,大航程的优势让飞机可以出现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进行轰炸必一运动。
与当时其他军用飞机不同,它使用4台150马力V8水冷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可以让轰炸机达到最大110千米的飞行速度,发动机出现故障的话机组也能通过机翼间的通道去修理。
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在战争期间不断改进提升性能,例如1916年建造的S-27E型就搭载220马力发动机,飞行速度必一运动、搭载能力都有很大提升,飞机还率先使用了轰炸瞄准器、电动投弹装置等先进设备,设置专门的领航员等,总之该机确定了重型轰炸机的基本要素。
借助于巨大的承载能力,该系列轰炸机的机组配置很丰富,一般标准机组为6人,战斗中人数一般在4~8人之间变动,最多可以达到12人,大部分时候该机都以机枪作为自卫武器,也试验安装过无后坐力炮等武器,机枪最多的时候安装了多达9挺,分布在机背、机身各处以及机尾(可能是垂尾前方),对于这种初代“火力刺猬”,敌军飞行员往往不太愿意与之交手,因为无论从哪个方向攻击都会直面轰炸机的自卫机枪。
有不少关于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的文章都提到1916年9月的一次战斗,一架轰炸机遭到德军4架信天翁战斗机攻击,轰炸机在迫降前成功反杀对方3架战斗机,机组3人受伤,后来这架轰炸机还被修复了,可见其生存能力之强悍。事实上战争期间只有2架轰炸机在前线遭到致命损坏,大部分损失的机型都是因为反复地使用导致零部件磨损、老化等不得不放弃。
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在一战结束后仍然维持缓慢的生产,整个系列总产量不低于85架,战后的飞机被运用于商业运输或军事学校教学,没多久便被淘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